新京報報道,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、常委會委員李連寧說,一些地方挖空心思、削尖腦袋要當貧困縣,當了貧困縣以後,開慶祝大會熱烈祝賀,當不了貧困縣的市委書記、縣長就感情趣用品覺灰溜溜的,覺得對不起全縣人民。有的財政收入已經幾個億、甚至十幾個億了,仍然繼續要當貧困縣。
  在太平洋房屋國人的傳統意識里,貧窮絕不是個讓人羡慕的字眼,因為貧窮意味著落後,意味著愚昧,會讓地方領導感到臉上無光。然而,當下一些地方領導卻津津樂道於爭當“貧困縣”,其背後的動因值得關註。
  一些地方的領導緣何熱衷於爭當“貧困縣”?說白了就是一種利益的驅動。這幾年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,國家開始加大了對貧困地區的扶貧力度,一些扶貧項目和資金相繼向貧困地區傾斜,彰顯了黨和政府的人文善意。有些地方看到這是一塊“肥肉”,於是乎挖空心思地爭戴“貧困帽”。一旦戴上這頂“貧困帽”之借錢後,各種優惠就會如約而至,扶貧資金也是悉數收入囊中。
  但是,這些扶貧資金爭取下來之後是否真正用於扶貧?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。有些地方把爭取來的資金蓋豪華辦公大樓,根本沒有應用於扶貧對象身上;一些地方扶貧多年,鄉村幹部是越扶越富,而老百姓則是越扶越貧。據悉,去年司法機關查辦的涉農、惠農領域室內設計的貪污賄賂案件,數目相當驚人。媒體近日報道,黑龍江某個貧困縣,動用一億多資金蓋豪華辦公樓,而真正扶貧時卻捉襟見肘,成了典型的“官肥民瘦”。
  一些地方紛紛爭當“貧困縣”,很大程度與審查不嚴有關。按說,一個地方申報貧困縣,作為上級部門應該到該縣實地考察,看看是不是符合實際情況,可令人遺憾的是,有些上級部門根本不到基層實地考察,而是習慣於聽彙報,看材料,申報扶貧縣,申報扶貧項目,從立項到檢查、驗收,有很多水分,脫貧的標準也有水分,扶貧的主體也有玩虛的、擺花架子的,結果導致假“票貼貧困縣”紛紛出籠。
  地方爭當“貧困縣”危害甚大。首先這種做法是一種弄虛作假,與我們黨倡導的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背道而馳。大家看到爭戴“貧困帽”有利可圖,於是大家群起仿效,結果良莠不分,真正貧困的得不到救助,真抓實幹的縣得不到上級的關照,而那些弄花架子的卻能如魚得水,如此“會哭的孩子有奶吃”,踐踏的是社會良知。
  其次,容易助長奢靡之風。一些地方不是把扶貧資金真正用於百姓身上,而是用來購買高價級轎車、蓋豪華辦公樓,甚至建別墅,扶貧資金被“張冠李戴”,長此以往,肥的是個別幹部,坑苦的卻是老百姓。
  要防止假貧困縣的出現,公開透明是最好的利器。一是貧困縣的申報條件要公開,什麼樣的縣才符合貧困縣標準,一個地方的申報要在網上公開,接受群眾監督;二是上級撥付的扶貧資金要公開,省、市、縣、鄉鎮,層層公開,形成一種想捂都捂不住的局面;三是扶貧資金的用途要公開,一旦發現私自截留,自己挪用者,嚴懲不貸,只有形成一種高壓態勢,扶貧資金才真正能做到“取之於民用之於民”。但願這個官場題目早日得到求解。
  (原標題:爭當“貧困縣”,哭窮為哪般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nbxjfy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